李平恩
姓名:李平恩
性别:男
出生日期: 1977年9月
现任职称(职务):研究员 重力与地壳形变研究室副主任
电话/传真:010-68729214
E-mail: pingen@cea-igp.ac.cn
研究方向及领域:
1.地壳形变及地震应力演化数值模拟
2.震源自发破裂过程动力学数值模拟
3.断层面应力变化反演
工作经历:
2021年12月-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10年11月- 2021年11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7年7月 - 2010年10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社会兼职:
[1] 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3]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教育背景:
1996.9~2000.7 湖南大学工程力学系,学士
2000.9~2003.7 湖南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
2003.9~2007.7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博士
近五年承担课题情况:
[1] 2022.3-2023.3 研究所基本业务费专项(DQJB22Z02-06),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壳变形机制,12万,负责。
[2] 2021.1-2021.12 研究所基本业务费专项(DQJB21X25),重力与地壳形变科研平台建设,38.74万,负责。
[3] 2019.7-2021.12 研究所基本业务费专项(DQJB19A0123),震后库仑破裂应力及其演化研究,18万,负责。
[4] 2017.7-202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2017YFC0404901-22),坝址区域精细地壳波速结构及震源破裂过程的研究,57.6万,负责。
[5] 2017.1-2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4105),巴颜喀拉块体与龙门山地区构造活动与强震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65万,负责。
[6] 2014.1-2016.12,地震行业专项专题(201408014-06),芦山地震发震机理的动力学数值模拟,28.7万,负责。
奖励和荣誉:
[1]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2014.
[2] 中国地震局创新团队成员,2021.
[3] 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06.
代表性学术论著:
[1] 李平恩*,廖力,奉建州. 2022.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震后应力演化与余震关系. 地球科学,47(6):2149-2164.
[2] Liao Li*, Li Pingen*, Yang Jiansi, et al. 2022. Influence of regional background stress fields on the spontaneous rupture of the major faults around Xiluodu Dam,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 35(5): 398-409.
[3] 李平恩*,廖力,奉建州. 2021. 汶川地震失稳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64(10):3466-3477.
[4] Liao Li*, Li Pingen, Yang Jiansi, et al. 2020. The simulation of rupture dynamics from potential earthquakes around XiLuoDu reservoir dam, China.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302 (2020) 106488.
[5] Li Pingen*, Liao Li, Feng Jianzhou. 20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change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since 1900 around the Bayan Har block in northern Tibet,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84 (2019) 103974.
[6] 李平恩*, 廖力, 刘盼, 等. 2019. 1900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应力演化与周缘强震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62(11):4170-4188.
[7] Liao Li,Li Pingen*,Yang Jiansi, et al. 2019. The stress evolution before the 2013 M7.0 Lushan earthquake in the Longmen Shan area since 1900.Journal of Geodynamics, 125:1-12.
[8] 廖力*,李平恩,刘盼,等. 2019. 鲁甸地震发震断层自发破裂模拟. 地震研究,42(1):24-32.
[9] Li Pingen*, Liao Li, Liu Pan, et al. 2018.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Field Evolution and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Shanxi Seismic Zone,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08(5A):2389–2407.
[10] 廖力,李平恩*,杨健思,等. 2018. 从应力演化角度讨论龙门山区域7级强震序列对芦山地震的影响. 地震地质,40(2):405-464.
[11] 李平恩*,廖力,刘盼. 2017. 太原盆地应力场演化与强震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地球科学,42(9):1623-1636.
[12] 刘盼,李平恩*,廖力. 2017. 从库仑破裂应力和余震分布角度探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关系. 震灾防御技术,12(1):40-55.
[13] 李平恩*,殷有泉. 2014. 断层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不稳定性模型. 地球物理学报,57(1):157-166.
研究生培养:
硕士研究生毕业1人,转博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