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微
姓名:杨微
性别:男
出生日期: 1982年07月
现任职称(职务):研究员
电话/传真:010-68729439
E-mail: weiyang05@163.com
研究方向及领域:
1. 人工主动源探测
2. 断裂带精细结构
3. 介质波速变化研究
工作经历:
2021年01月-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14年11月- 2020年12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0年11月- 2014年10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7年07月- 2010年10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社会兼职:
[1] 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
[2] 《地震研究》期刊编委
教育背景:
2000.09~2004.07 石油大学(华东),学士
2004.09~2007.07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
2010.09~2013.09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
近五年承担课题情况:
[1] 2020.01- 2023.12,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41974069),利用气枪震源和密集台阵研究程海断裂带精细结构及变化,负责。
[2] 2018.12- 2021.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1503202),气枪震源激发技术和系统集成研究,负责
[3] 2018.01- 2022.12,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课题(41790463),近地表三维地下结构高分辨率成像研究—子课题:近地表结构主动探测协作研究,负责。
[4] 2019.08- 2021.12,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QJB19B32),程海断裂带几何特征及速度差异,负责
[5] 2016.01- 2019.12,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大陆水体气枪震源特征研究(41574052),负责。
奖励和荣誉:
[1] 中国地震局青年人才,2022.
[2] 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7.
[3]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2016.
[4]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2009.
代表性学术论著:
[01] 苏金波, 杨微*, 李孝宾等, 2022. 基于气枪震源信号的云南漾濞Ms6.4地震前后波速变化. 地球物理学报, 65(2),doi:10.6038/cjg2022P0636
[02] 杨微, 王宝善, 张云鹏等, 2021. 陆地水体气枪震源探测技术回顾与进展. 地球物理学报,64(12),doi:10.6038/cjg2021P0282
[03] 杨微, 王宝善, 彭志刚等, 2020. 利用断裂带首波分析甘孜—玉树断裂带拉张盆地结构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63(3),doi:10.6038/cjg2020N0256
[04] Wang, B. S., W. Yang, W. T. Wang, et al., 2020.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P- and S-wave Velocity Changes Measured Using an Airgun Sourc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Solid Earth, doi:10.1029/2019JB018218
[05] 杨微, 王宝善, 王伟涛等. 2020. 陆地水体气枪震源重复性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华南地震, 40(4): 1-9
[06] Yang, W., B. Wang, M. Luo, et al., 2019.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Modulating the Large Volume Airgun Array Signals through Asynchronous Excitation, Earthquake Rseach in China, doi:10.19743/j.cnki.0891-4176.201902004
[07] 杨微. 2019. 断裂带首波研究进展. 地震工程学报, 41(6): 1407-1418
[08] Yang, W., B. Wang, S. Yuan and H. Ge, 2018. Temporal variation of seismic wave velocity associated with groundwater level observed by a downhole airgun near the Xiaojiang Fault Zone, Seismol. Res. Lett., doi:10.1785/0220170282
[09] 杨微, 王宝善, 刘政一等. 2016. 不同激发环境下井中气枪震源特征研究. 中国地震, 32(2): 231-240
[10] Yang, W., Z. Peng, B. Wang, et al., 2015. Velocity contrast along the rupture zone of the 2010 Mw6.9 Yushu, China, earthquake from fault zone head waves, Earth Planet. Sci. Lett., 416, 91-97, doi:10.1016/j.epsl.2015.01.043
[11] 杨微, 王宝善, 葛洪魁等. 2015. 精密控制机械震源在地下介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地震研究, 38(1) : 31-40
[12] Wei Yang, Hongkui Ge, Baoshan Wang, et al., 2014. Active source monitoring at the Wenchuan fault zone: coseismic velocity change associated with aftershock event and its implication. Earthquake Science, doi:10.1007/s11589-014-0101-0
[13] 杨微, 王宝善, 葛洪魁等. 2013. 精密控制机械震源特征及检测分析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37(1): 50-55
[14] 杨微, 王宝善, 葛洪魁等. 2013. 大容量气枪主动探测技术系统及试验研究. 中国地震, 29(4): 399-410
[15] 杨微, 葛洪魁, 王宝善等. 2010. 由精密控制人工震源观测到的绵竹5.6级地震前后波速变化, 地球物理学报, 53(5) : 1149-1157
研究生培养:
硕士研究生在读1人。
硕士研究生毕业1名,博士研究生毕业1名(联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