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要急国家之所急,还要先走一步。
                                    ——赵九章   
研究生教育

丁志峰

姓名:丁志峰
性别:
出生日期: 1962年1月
现任职称(职务):研究员
电话/传真:010-68729308
E-mail: dingzf@cea-igp.ac.cn

研究方向及领域:

1. 地球深部结构

2. 地震层析成像

3. 活动断层探测

 

工作经历:
2000年9月-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3年9月- 2000年8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7年9月- 1993年8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社会兼职:

[1]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IASPEI)中国委员会主席

[2]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3]      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5]      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6]      《地震学报》、《CT理论与应用研究》、《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主编

[7]      《地震科学进展》、《中国地震》、《地震研究》等期刊编委


教育背景:
1978~1982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学士
1983~1986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

1996~1999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


近五年承担课题情况:

[1]      2018.1-2022.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0200),负责。

[2]      2020.1- 202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科学问题项目,课题(41941016-01)负责。

[3]      2019.11-2024.10,科技部重大研究项目(2019QZKK0701),参加。

 

奖励和荣誉:

[1]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

[2]      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1996.

[3]      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2005,2013.

[4]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001,2003,2005.

 

 

 

代表性学术论著:

[1]      丁志峰,曾融生,1996,青藏高原上地幔横波各向异性的探测研究,地球物理学报,39(2),211-220。

[2]      丁志峰,何正勤,孙为国,孙宏川,1999,青藏高原东部及其边缘地区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42(2),197-205。

[3]      Ding Z., Romanelli F., Chen Y. T., Panza G. F., 2004, Realistic modeling of seismic wave ground motion in Beijing City, PAGEOPH, 161, 1093-1106.

[4]      Ding Z., Chen Y., Panza G. F., 2004, Estimation of site effects in Beijing City, PAGEOPH, 161, 1107-1123.

[5]      丁志峰,F., Vaccari,陈运泰,G. F. Panza,2006,华北地区地震危害分布的定量估算,地震地质,28(4),604-611。

[6]      丁志峰,武岩,王辉,周晓峰,李桂银,2008,2008年汶川地震震源区横波分裂的变化特征,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9卷,12期,1600-1604.

[7]      郑晨,丁志峰*,宋晓东,2016,利用面波频散与接收函数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59(9),3223-3236.

[8]      Zheng, T., Ding, Z.*, Ning, J., Liu, K. H., Gao, S. S., Chang, L., Kong F., Fan X. , 2019, Crustal azimuthal anisotropy beneath the central North China Craton revealed by receiver functions.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20, 2235-2251.

[9]      Yang Wen, Ding Zhifeng*, Liu Jie, Cheng Jia, Zhang Xuemei, Wu Peng, Yao Qi, 2021,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Bayan Har Block, China, and the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of the Jiuzhaigou and Songpan-Pingwu Earthquakes: Inferences from Double-Difference Tomography, Bull. Seismol. Soc. Am., 111, 2195-2208.

[10]      Huang Xiang, Ding Zhifeng*, Ning Jieyuan, Niu Fenglin, Li Guoliang, Wang Xingchen, Xu Xiaoming, 2021, Sedimentary and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of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from joint inversion of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and ellipticity and some implication for Syn-rift volcanism, Tectonophysics, 819, https://doi.org/10.1016/j.tecto.2021.229104.

[11]      徐微,丁志峰*,吴萍萍,鲁来玉,秦彤威,刘献伟,黄翔,高天扬,刘嘉栋,2022,利用密集台阵背景噪声研究通州—三河地区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65(12):4685-4703.

 


研究生培养:
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