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透明地壳”计划智能地球探测专题学术研讨会 (2号通知)
智能地球探测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前沿技术,促进地球探测由传统人工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的新兴交叉领域。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透明地壳”计划实施,加强智能地球探测学科发展,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透明地壳”计划智能地球探测专题学术研讨会将于2023年11月在北京召开。
一、会议内容
会议围绕智能地球探测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交流研讨深部地球探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向最新科技进展,探讨智能地球探测学科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透明地壳”计划实施。
二、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3年11月18日,17日报到,19日疏散
地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四楼109会议室
腾讯会议:528-434-042
蔻享直播: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758460
|
|
腾讯会议 |
蔻享直播 |
三、相关安排和注意事项
(一)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与中国地震局震源物理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环境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陆内火山与地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IASPEI)中国专委会协办。
(二)会议不收取注册费,会议期间住宿费自理,会场周边酒店信息见附件1,各参会代表自行联系。
(三)会场周边区域面向仪器设备厂商提供约4平方米的产品展位,拟参加展览的单位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通过电子邮箱登记(详见附件2)。
(四)会场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四楼109会议室,各位参会代表可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门进入前往会场。参会人员及车辆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需提前报备,报备方式详见附件3。
四、会议联系人
综合事宜:徐伟民 13691148589
江国明 18210298083
会场设展:贾正元 13811990010
会议日程表
日期 |
时 间 |
内容 |
17日 |
下午 |
会议报到 |
18日 |
9:00-9:20 |
开幕式、领导致辞 |
9:20-9:30 |
合影留念 |
|
9:30-10:00 |
特邀报告:地壳物质三维架构探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侯增谦 院士) |
|
10:00-10:30 |
特邀报告:地壳速度结构高精度成像(南方科技大学 陈晓非 院士) |
|
10:30-10:50 |
茶歇 |
|
10:50-11:10 |
“透明地壳”计划主要进展(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丽 研究员/所长) |
|
11:10-11:30 |
深地探测专项主要进展(南京大学 董树文 研究员) |
|
11:30-11:50 |
活动断层三维构建及其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徐锡伟 教授) |
|
12:00-13:30 |
午餐 |
|
13:30-13:45 |
深地多物理场观测与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贇 教授) |
|
13:45-14:00 |
人工智能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成像(北京大学 马坚伟 教授) |
|
14:00-14:15 |
基于GPU-M&L2.0重构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前震目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红谊 教授) |
|
14:15-14:30 |
人工智能技术在ChinArray台阵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伟涛 研究员) |
|
14:30-14:50 |
茶歇 |
|
14:50-15:05 |
智能地球探测专业与技术进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钱荣毅 教授) |
|
15:05-15:20 |
余震序列的实时智能检测与精确定位研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房立华 研究员) |
|
15:20-15:35 |
青藏高原内部的区域构造特征与发震分区(中国地质科学院 贺日政研究员) |
|
15:35-15:50 |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川滇地区速度模型构建进展(中国科技大学 刘影 副研究员) |
|
15:50-16:10 |
茶歇 |
|
16:10-16:25 |
地震体波走时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风雪 研究员) |
|
16:25-16:40 |
小型化高精度原子绝对重力仪(华中科技大学 周敏康 教授) |
|
16:40-16:55 |
广东省大规模主被动源地壳结构探测项目进展及后续应用(广东省地震局 叶秀薇 研究员) |
|
16:55-17:10 |
结合人工智能的地震资料处理及在结构成像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 蒋一然 博士后) |
|
17:10-18:00 |
自由讨论 |
|
19日 |
上午 |
会议疏散 |
附件1-会场周边酒店信息
附件2-参展报名表
附件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入校报备信息